如今,祭灶王的人越来越少了,但过小年吃糖瓜的习俗仍在民间盛行。 腊月二十三日以后,人们开始打扫庭院、居室,清除积垢,置办年货,制作节日食品。
民间有“男不拜月,女不祭灶”的习俗,因此祭灶王爷,只限于男子。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。 另外,大年三十的晚上,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,那天还得有“接灶”、“接神”的仪式。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,洒酒三杯,送走灶神以后,便轮到祭拜祖宗。 过了二十三,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,百无禁忌。娶媳妇、聘闺女不用择日子,称为赶乱婚。直至年底,举行结婚典礼的特别多。民谣有“岁晏乡村嫁娶忙,宜春帖子逗春光。灯前姊妹私相语,守岁今年是洞房”的说法。
种种传统,有形无形,皆在影响,无处不在。
变化的是心理,过年的心理因文化、家庭、年龄、氛围的不同而呈现种种差异,虽说是辞旧迎新之际,却也有欢喜也有愁,因此过年的方式也自成分野。虽说过年如过日,然年毕竟为年,与日不可同日语,过年的心态,其实不妨视为人生的姿态。
当我们面对辞旧迎新的感慨作一些简单的联想,如果生出这样那样的无聊况味(这种心境基本属于迟暮心态吧),不妨把自己交给街头挂起的那些红灯笼,或者那些此起彼伏的鞭炮,更直接的,不妨让小孩带领自己追逐在年关的单纯欢乐里,因为他们的欢乐而欢乐,因为他们的无忧而无忧,所以过年着过年的快乐……(余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