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湾大学博士生吃牛粪狂呕吐 自虐抗议美牛肉

中新网11月2日电 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日前刊文说,进口美国牛向来都不只是牛的问题,它会成为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,成为一个民生议题。偏偏台湾地方选举12月快举行了,民生议题这个时候被挑起,反对党岂能错过这个借牛、打马、反大陆的机会?12月地方选举,或两岸要签署ECFA时,难保美国牛不会再被人抬出来,踹踹台湾马。

文章摘录如下:

美国牛奔台,让刚被风灾洗刷过一番的马英九当局再次被骂翻。台湾人骂牛骂马,骂得好过瘾。

有大学生还想出悲情点子,先去阳明山擎天岗拾牛大便,然后跑到“总统府”前吃牛粪汉堡抗议,想以此隐喻,台湾牛的大便,比美国牛还安全。

隔了一个太平洋,美国牛大哥看到这些,不知作何感想?是落泪还是大笑?

牛脑、牛眼、牛脊髓、牛头骨、牛回肠末端、牛扁桃腺等等,牛全身的器官几乎都被当做恐怖分子来讨论,真是有够被糟蹋。不过,牛脚还没踩上台湾土地,就已经掀起这么大的风暴,不能不说美国牛和美国一样,真够牛的。

美国牛很牛,台湾人则很有趣。媒体最初以充满期待的调子报道,消费者11月可以在西餐厅吃到美味可口的美国带骨牛肉了。但才不过一天的时间,就演变成大家如临大敌似的议论:搞什么?连美国牛的内脏和绞肉(碎肉)都要来?

从满心欢喜迎接30个月以下的美国带骨嫩牛,到大骂马英九当局“丧权辱国”、门户大开。与其说台湾人不信任美国或美国牛,还不如说台湾人不信任自己的当局。


对于这么一个敏感的议题,马当局明知自己身处一个媒体死缠烂打、反对党伺机反扑的险境,一开始却没让大头们站出来清楚说明,而是让可怜的“卫生署长”不断支支吾吾,牛雪球注定要越滚越大。

在舆论沸腾、地方政府反对以及在野党的施压下,台当局的最新立场是,“技术性阻挠”牛内脏和牛碎肉进口,意思是如果有商家申请进口,就一直拖拖拖,拖到你不想进口。

放眼其他地区,进口美国牛向来都不只是牛的问题,它会成为当地人生活的一部分,成为一个民生议题。偏偏台湾地方选举12月快举行了,民生议题这个时候被挑起,反对党岂能错过这个借牛、打马、反大陆的机会?

对内,与大陆签署ECFA,与美国签署TIFA,原本是马当局可以向绿营民众交代的平衡算盘,而扩大美国牛肉进口就是启动TIFA谈判的一个关键。岂料,算盘没打响,反而是让绿营把牛肉风暴,反向操作成反ECFA的工具。

蔡英文质疑,马当局“弃守退让、拒绝沟通、突袭欺瞒”,让人忧心ECFA谈判。《自由时报》的社论标题更是醒目:“一条牛都搞不定,凭什么谈ECFA?”

从单纯的吃或不吃,扩大到台美经贸课题,再升级到台湾内部政治及大陆、美、台三角平衡议题,然后又缩回人命关天的民生议题。这曲曲折折中,再次反映出台湾人持续深层的恐惧和疑虑,也凸现出台湾夹在大陆和美国之间,注定无法摆脱被牵制的命运。

和大陆走得近,台湾就得同时向美国示好,以防微妙三角平衡,变成恐怖三角不平衡。这种逻辑听起来很理所当然,但似乎也是卡住台湾的怪圈。

越和大陆要好,就越要懂得做人,要向美国有所表示,以免加重美国或台湾人民对马当局的“倾中”疑虑,和大陆再好一点,就要更向美国让步。然后和美国好,让美国直升机来台了,又得反过来向大陆“同胞”高喊“血浓于水”。


在中美之间摆荡,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角色,是让台湾可以在大陆和美国之间不断索取好处?还是因为需要不断示好,反而让手上筹码越变越少?成不了多汁可口的牛肉,反而被牛噎着?

其实,脱掉政治外衣,美国牛真有那么恐怖吗?

台前“卫生署长”叶金川最早提出说:“吃美国牛肉得狂牛症的机率(概率),比被雷打到两次的机率还低。”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处长司徒文近日说:“去年台湾2300万人口中,1034人因为摩托车事故而死亡,或许我们可以说,民众应该停止骑摩托车,因为它风险高。”

最后“国安会秘书长”苏起,搬出最科学的数据说,若人从零到80岁,天天吃100公克,美带骨牛肉风险率是千亿分之2.7,美牛绞肉是百亿分之5.7,美牛内脏是百亿分之1.5。

如果数据可靠,那染上狂牛症的概率确实微乎其微。但问题是,当人们的恐惧心理已经被舆论搅动时,任何科学式的概率、逻辑和论证,他们都是听不进去的。再加上长期不信任当局有能力把关,自然就会非理性地责怪当局害命。

最近才从台“新闻局”官员那里得知,不要看牛大哥有四只脚,站得稳稳的,他家里就有一头牛,在雨天行走时不小心跌倒,弄得半身不遂。如果牛都会跌,那鱼会不会淹死?马会不会失蹄?

12月地方选举,或两岸要签署ECFA时,难保美国牛不会再被人抬出来,踹踹台湾马。

?

' /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