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带货“李鬼”立一面“照妖镜”
2025-02-07 11:05:42? ?来源: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:蔡秀明 我来说两句 |
近日,一些消费者向媒体反映,在短视频平台直播购物时遭遇“盗播”带货。这些账号显示的是明星、网红在“直播带货”,但直播间链接里的却是名称和外观与他们介绍的产品相似的山寨货。 “盗播”带货,本质上就是贩卖假货。这些仿冒知名品牌、原创品牌的护肤品、服装,其实就是“李鬼”。而藏在手机屏幕后面的贩假者违法成本很低,但收益却不低。他们在各大平台广撒网,即使被发现举报只是被封号,换个“马甲”便可继续坑蒙拐骗。眼下,从盗播、传播到售假已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,严重侵害商家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 一些消费者之所以上了“盗播”带货的当,主要是因为其欺骗性和隐蔽性。据消费者说,这些账号盗用的是明星或者头部网红的直播切片,也就是一小段一小段的,每一小段售卖一个产品,主要是面霜、面膜、粉底液、身体乳等护肤品和服装。商品链接点进去,全是仿大牌外包装和成分的产品,并且产品外观、名称和正规品牌十分相似,不仔细分辨很容易上当。一旦消费者有所察觉,在直播间留言询问“为什么视频介绍的产品和链接商品不同”时,马上就会被踢出直播间并被主播拉黑。 “盗播”带货现象屡禁不止,除了不良商家隐身于屏幕之后以外,还因为他们借助了技术外力。比如,一些盗播账号利用“镜像翻转”“画中画遮挡”等技术规避平台AI识别,通过更换IP地址、使用虚拟定位、修改设备ID等手段绕过封禁规则,而多数平台无法及时发现并拦截侵权行为。即使被发现违规,大部分平台只是封号,并不会追溯资金流向或向执法机关移交线索。对于一些被侵权的正规商家来说,维权成本却较高。据专业律师分析,这些盗播往往跨平台传播,各平台用户行为数据互不共享,难以追踪完整的侵权链条。 “盗播”带货虽然狡猾,但治理并非无计可施。短视频平台方,一方面应严格履行账号认证责任,对高风险账号加大监管力度,杜绝盗播,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;另一方面要善于用魔法打败魔法,不断升级AI监测技术进行实时监控,提高盗播画面AI识别的能力。作为消费者,也要擦亮眼睛,对那些画质模糊、画面翻转、主播不会跟网友互动的带货视频要留个心眼,一旦买到假货须保存好证据,向商家或平台方维权。只有各方形成合力,才能真正杜绝“盗播”带货的“李鬼”,让消费者和商家在网络空间畅买畅卖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