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7日上午,蔡继明、张亚忠等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大学生就业等问题在梅地亚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。河南省工商联副主席王超斌表示,大学生毕业后再到职业学校“回炉”是个好现象。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表示,国家可以通过适当延长学生在校时间,鼓励专升本、本科读研、加大公费留学力度,提高出国留学人数等方式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。(3月8日《广州日报》)
就业难,难在僧多粥少。想通过“减少”僧的方法来缓解粥少的局面,想法固然是好,但却不可行。通过让大学生继续学习这种方法缓解就业是要付出成本的,因为这并不能使大学生消失,所以其实质是转嫁成本、甚至增加了成本。
如今大学学费贵、相应家庭负担重,已是不争的事实。多数大学生在校时并没有收入,何况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环境下,在校生更难找工作,如果再继续念书,其学费自然是要家庭负担,这对于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家庭来说,无异于雪上加霜。换种说法,就是以家庭支付学费的方法,来缓解一个大学生就业。这就变成了儿子找不着工作,就给家里打工。进一步说,就是把社会成本转嫁到家庭、转嫁到个人身上。
从家庭角度看,大学生毕业一般在22岁左右,家长至少也有40几岁,虽说还未老也算是处于壮年,但如果再负担几年,也将要步入老年。到那时,这些父母怎么办,为了孩子上学,经济上难说宽裕,孩子还刚从学校出来,父母要为孩子的工作、婚姻操心,还有如何养老安度晚年,这些会降低他们的幸福感。为了缓解一个人的就业,却增加了两个人的负担,这不合理、也不合算。
再放大到整个社会看,这么做最多只能缓解暂时的就业压力,并没有解决问题。如果真让继续学习,他们再次毕业时,又会再度造成就业难。就像一个人欠银行贷款,到期还不上要过两年还,虽说暂时是不用还,但终归是要还的,而且加上利息,要还的将更多。
笔者并不反对学习、提高学问,而是反对因为找不着工作才继续念书这种方式。一是加重家庭负担、对父母不公平。二是不能真正缓解就业问题。再有,因为就业难就继续学习,这实际上是一种退缩,无助提高学生的竞争力、抗挫折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。对于学生继续学习并不值得鼓励,而是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家庭条件来选择。倒是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走向社会历练、磨砺自己,再说,有继续学习的那些费用,也够学生们闯一阵子的了。
欲速则不达,就业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,并不是马上就能解决的事情。如果想要以“较快”的方法来解决它,往往只会适得其反。以大学生“回炉”的方法来缓解就业难,不但不能,而且增加了家庭和社会成本,并将对社会产生不利影响。寅吃卯粮不可取。(皇甫天)
(责编:刘宝琴)
- 相关新闻
|
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为福建日报网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视频,版权属福建日报网所有,任何未经本网协议授权的非新闻性质网站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,违者本网保留依法追究责任的权利。
②本网未注明来源福建日报网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“来源”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“来源:福建日报网”,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。
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福建日报网联系,谢谢!